
5月25日上午6时50分,杭州市江干区九和路九盛路车流如梭。突然,路口传来了“嘭”的一声,路口一辆大货车转弯时与电瓶车发生碰撞,骑车老年男性被压在车轮下,血流如注。
接到路人报警后,江干区交警指挥中心马上发出指令: “九和路九盛路路口发生大卡车伤人事故,请六中队同事及122立即赶赴现场处置。”接到指令后,江干交警事故中队的陈建华队长和六中队的陈临副中队长立即赶到现场。
“痛死哉!痛死哉!”从大货车后轮下,传来了老人惨烈的呼救。两名交警迅速开始了现场处置:一名交警用警用摩托车、伸缩式反光锥筒设立好安全区、拨打120、引导路面交通;取得“红十字现场救护员证”的陈临警官立即开始现场急救:老人的伤情非常严重,半只耳朵没有了、上臂血流不止,“时间就是生命!”他迅速取出警用摩托车上“便携式红十字急救包”中的纱布、棉垫等物品为伤者开展头部止血包扎;用医用剪刀剪开衣服上臂时发现老人的上臂开放骨折,“先止血、再固定!”陈警官用止血绷带给扎住上臂、并用手表标注了上止血带的时间,并用骨折固定板将老人的上臂骨折固定好。此时120也赶到了现场,交警与120急救人员进行了交接,特别对急救人员重点强调了上臂上止血带的时间,并将伤者上120急救车。为了尽快救治伤员,江干交警呼叫指挥室为这辆120急救车定灯保畅。
江干交警危机处置赢得了群众的认可:“多亏了他们啊!关键时刻交警还是靠得牢滴!”市民们也主动参与到现场处置中来,有人拿来水给陈警官洗手,并说指着交警胸前的党徽说他们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据悉受伤老人经及时抢救已经脱离生命危险,正在后续治疗中。
据悉,2016年7月江干区在全过率先启动交警红十字流动急救点项目建设,旨在通过“软件”“硬件”同步提升,增强交警处置路面意外伤害事件的时效性和成功率。“软件”包括选拔优秀培训师资以“送教上门”“量身定做”方式为582名交(协、学)警开展了11场红十字急救专场培训,交警“红十字现场救护员”培训领证率达98.6%;“硬件”方面为辖区每辆交警警用摩托车、巡逻车、拖车配备“便携式红十字急救包”。江干区交警红十字流动急救点项目运行一年多来,交(学、协)警通过所学急救知识、所携装备第一时间开展有效现场急救112次,交警从“现场第一目击者”升级为“第一施救者”,有效补齐了专业急救人员到达前的“急救真空期”,受到了群众的好评。目前,该做法已由公安部交管局向全国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