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师,老师……”刚刚上完课回到办公室的孙老师,还来不及坐下,就听到同学们的喊叫声。“怎么了?”孙老师边问边跑向学生。“老师,我们班有位同学突然摔倒在地了,现在一点反应都没有”。“同学,你怎么了?你怎么了?”只见孙老师跪在地上,双手拍打着同学的双肩,在她两耳边着急的喊着。“王老师,赶紧拨打120!童老师你去取AED!”孙老师对着刚刚循声而来的两位老师交代着。“1001,1002,1003,1004……”交代完,孙老师目光扫视胸腹部,判断是否有呼吸。“没有呼吸,我将对她实施胸外按压”。“01,02……”
这是刚刚参加完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的老师们,在完成情景模式演练。
在区教育局的支持下,下城区将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纳入了教师师德培训主要内容之一。短短一周,开展应急救护培训45场,普及培训1694人次,培训救护员786人,至目前为止,下城区所有的班主任、体育老师、卫生老师全员持有有效的红十字救护员证,其他科目老师每学期至少接受不少于2学时的急救知识普及培训。
“掌握一定的救护知识和技能,在危急时刻能为身边需要帮助的人打开一条生命通道,这个培训太有必要了”这是培训后很多老师在朋友圈晒图时提到的一句话。
早在2014年下城区出台的《关于推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里就已明确“中小学生师生救护知识普及率达到100%”的要求。为了高质量的完成目标,不仅在搭乘载体上下工夫,如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纳入新进教师必修课、应急救护知识培训纳入中学生军训内容,开设红十字社团、暑期班等,而且着力在教师中培养应急救护培训师资上动脑筋,以此来满足学校自给自足的普及培训需求,至目前为止,区属中小学至少有一名二级师资,有两名三级师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