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专门对浙江工作作出了重要指示,并强调要“干在实处永无止境,走在前列要谋新篇,勇立潮头方显担当”。这是希望浙江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以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八八战略”实施15周年为新起点,保持战略定力,秉持浙江精神,开拓创新、砥砺奋进,努力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征程中继续走在前列。
根据《浙江省红十字会关于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通知》要求,德清县红十字会系统迅速掀起学习热潮,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上来。县红十字会多次召开专题学习讨论会,围绕年初计划,根据省市红十字会关于“强基工程”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实际,突出“五个一”建设(一批点、一支队伍、一个品牌、一个专栏、一套制度)工作重点,对各项工作的开展作了阶段性小结,对各项工作的深化作了进一步思考,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到我县红十字工作的方方面面。
一、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实施“红十字强基工程”
根据省市红十字会的有关要求,出台了《德清县红十字会“红十字强基工程”实施方案》,制定了到2022年五年建设规划,确定工作任务,分三个阶段实施(启动试点阶段,今年至2019年6月;扩展试点阶段,2019年7月至2020年6月;全面推进阶段2020年6月至2022年12月)。统筹推进我县“红十字强基工程”。一是加快基层组织发展。鼓励和引导更多的村(社区)、企业成立红十字会,推动红十字工作进一步向基层延伸,今年以来新成立村(社区)红十字会122个,建会率达到81.6%。二是加强会员管理。指导已建和即将新建的基层红十字会,严格规范建会程序,做好会员注册登记。三是开展基层组织试点建设。启动新市镇作为市级“红十字强基工程”试点工作,将莫干山镇、阜溪街道、春晖社区、东衡村、隆泰医疗作为县级各层次红十字基层组织试点,努力把这6个试点打造成全县的标杆。将吉祥社区作为博爱家园建设试点。四是推进学校红十字工作。以省市红十字示范(达标)校创建为载体,组织有关学校赴南京江宁区和吴兴高级中学考察学习学校红十字工作,确定职业中专、德清一中、武康中学、舞阳学校分别作为职业教育、高中段、初中段、小学段学校的样板进行建设。同时,启动生命教育体验馆建设,分别在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五四基地、电大新校区内筹建生命教育体验馆青少年馆和成人馆。
二、结合实际,注重实效,探索红十字青少年工作新模式
探索红十字青少年“三位一体”(学校+基地+社会)模式,全面推进县红十字青少年工作。一是加强学校红十字宣传传播。通过两室两廊两角建设,营造学校红十字良好氛围。“两室”即医务室和培训室,将红十字运动知识和救护功能融入学校医务室,使医务室成为重要的学校红十字工作阵地;建立红十字救护培训教室,作为普及学生应急救护知识和参与红十字活动的重要阵地。“两廊”即在学校选择合适的走廊和长廊,布置红十字元素,作为宣传红十字文化的阵地。“两角”即在每个教室设置红十字宣传角和器材角,放置红十字宣传资料、急救箱及急救器材等。二是建设青少年应急救护实践基地。以德清县中小学生综合实践学校为主体,将红十字运动和应急救护知识融入学生实践教育课程。结合户外活动场地,将素质拓展和救护培训内容有机结合,创新实践教学内容,通过逼真的情景模拟,融合趣味活动项目,实现“培训、体验、演练”一体化,让学生们在娱乐中学习和掌握急救知识,帮助学生增强生命安全自救能力、他救知识能力,远离不良的生活习惯,进一步树立珍爱生命、珍惜青春的健康发展意识,努力将五四实践基地打造成适合我县中小学生学习红十字运动和应急救护知识的专业场所,实现“对象、过程、内容”三个全覆盖。三是开展红十字青少年社会活动。通过助困、助老,助残等活动,弘扬“人道、博爱、奉献”红十字精神,提升学生德育素质。与有关社区结对,开展“手拉手”活动,为社区的困难家庭提供力所能及的帮扶。与有关养老中心结对,组织学生定期为养老中心内的老人提供服务和为老人举办趣味娱乐活动。与培康学校结对,对残疾儿童进行结对帮扶。
三、量质并举,建立机制,扩大救护培训应用成果
以建设“一中心两基地三平台”为抓手,把急救知识和设施进一步延伸到群众身边,体现“救”在身边,满足群众要求。一是申请成立县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指导中心,配备专门人员,明确工作职责,切实加强我县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主要承担全县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初级救护员、应急救护三级师资的培训工作,救护培训讲师团的管理工作,指导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建设,开展应急救护演练、技能比武等相关活动。二是建设五四培训基地和电大培训基地,利用实践教育基地和德清电大的师资优势及覆盖全县的教学网络,分别为全县的青少年和成年人普及红十字运动知识和应急救护知识,使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做到各年龄段全覆盖、各领域全覆盖。三是搭建应急救护师训、现场救护实训和公众急救用品三大平台,形成应急救护“教、学、用”相结合的工作机制。①应急救护师训平台主要是以县卫计局下属卫校作为讲师团活动基地,培养新晋师资,开展教研交流和微课竞赛等活动,使讲师们相互学习促进,提升讲课教学水平。同时联合隆泰医疗,参与救护学院建设,并将实际教学过程中的经验成果融入隆泰的科研项目,为开发新的救护产品提供借鉴。②现场救护实训平台主要是举办红十字应急救护技能大赛和红十字应急救护演练,为全县红十字救护员提供实战平台,提高救护员专业技能。计划与120急救指挥中心合作,探索建立红十字救护员就近急救工作机制,使救护员在接到求救信息后,能及时就近响应,对伤病员采取适当的急救措施,为医院处理赢得时间和治疗条件。③公众急救用品平台主要负责在有关公共场所配备公众可用的急救用品以及用品的服务工作。在有关车站、商场、宾馆、小区、莫干山民宿等人员密集场所以及公交车、游船上配备急救箱,按照《“健康德清2030”行动纲要》的要求,在重点区域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到2030年,力争实现每万人配备2台AED。同时做好急救箱内的物品的定期更换,对AED进行日常保养,确保急救设备处于正常可使用状态。
四、培训切入,向下延伸,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
通过“培训、布点、建队+演练”的模式,服务乡村振兴关于社会治理、乡风文明的大局,在莫干山景区先试点,探索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援体系。一是开展救护培训进民宿活动,使民宿从业人员掌握应急救护相关知识和技能,提升民宿的品质。二是按照“一个角、一条线、一个站”的布局,在高端民宿设置红十字角,游客集中的路段沿线和民宿集聚区的重要站点设置红十字应急救援点,配备急救柜,提高应急救援覆盖面,方便及时应对突发意外伤害事故。三是分级分类成立应急救援队伍,景区内各村、民宿集聚区、各户外运动基地分别成立10-15人的应急救援队伍,使红十字救援力量深入到基层。四是组织莫干山各层次救援队伍开展综合救援演练,提升救援队伍的救援能力。结合“世界急救日”,分别在下渚湖湿地和莫干山景区开展水上及山地救援等科目综合演练。
五、紧密合作,开辟专栏,加大红十字宣传传播力度
今年以来,县红十字会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已使用宣传经费40余万元。一是媒体合作,广泛宣传。加强与县新闻中心、德清时报等媒体合作,确定宣传任务,通过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媒介对红十字工作进行有效宣传,普及红十字知识,扩大红十字会的社会影响。在公交车、广场大屏幕和电视台定时播放红十字公益广告。通过FM106.5德清之声,按每周一期的频率,持续宣传红十字知识。借助德清新闻和百姓连线平台,积极报道各项红十字活动。借助电影下乡平台,在农村电影放映前普及红十字知识。二是重要节点,主题宣传。结合“世界红十字日”、“世界献血者日”等纪念日,开展主题宣传活动。三是评选先进,典型引领。评选出了2017年度优秀红十字志愿者20名进行表彰,并通过报纸、新媒体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四是平台宣传,报送信息。继续通过县红十字会门户网站和微信公众号宣传红十字工作动态,并及时向总会、省市红十字会和主流媒体报送工作信息。截至目前报送的信息被中国红十字报采用4篇(头版1篇),健康报头版1篇,人民日报1篇,新华社通稿1篇,省级媒体4篇,省红十字报3篇,省会网站1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