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的重阳节,阳光倾洒,预示着祥和与温暖。而在这个流淌着数千年慈孝文明的宁波市江北区慈城镇,一场由江北区红十字会主办的“孝敬老人•关爱长者”慈孝周活动在慈湖人家社区的慈孝广场徐徐拉开序幕。
跨着菜篮子,走出菜场,老人们的步伐并没有往回赶,而是疾步来到了菜场旁的慈孝广场。手里牵着孙儿孙女,大爷大妈们走出社区,也聚集到了慈孝广场,更有听闻者,从更远的地方赶来。这一波由江北区红十字会发放的福利着着实实让江北的老人们感到幸福和快乐。
应急救护:老人安全的守护
作为红十字会的“拳头产品”,应急救护知识向来深受群众喜爱,它事关生命、事关安全。作为参与养老工作的试点社区,慈湖人家社区早已布点急救站点和急救课堂。为了让更多的老人知晓急救理念、懂得急救知识、学会急救技能,江北区红十字会把急救微型课堂搬到了慈孝广场。里三圈、外三圈,老人们的学习劲头和热情丝毫不输年轻人,虽然他们年事已高,但是作为心脑疾病的高发人群,他们更注重生命的安康,也更迫切地想要掌握这一救命的技能。
而在社区的救护培训教室里,一场为老年人量身定制的更为专业和详尽的培训课程也同步进行着。“记住,如果老人嘴里有假牙,在人工吹气前,先要把假牙取下。”培训讲师教完心肺复苏术,不忘再三嘱咐老人们。“这是重阳节收到的最好的礼物。既学会了急救知识与技巧,更为我们树立了生命健康的意识与理念,期盼以后多开展这样的培训活动。”听课的老人们开心地说道。
暖心物资:困难老人的礼献
一袋米、一桶油、一个1000元的大红包,江北区红十字会工作人员与志愿者们来到了居住在社区车库里的祝慧芳老人家。患有小儿麻痹症,长期坐轮椅的她和刚做完喉切除手术的丈夫只能挤在车库里生活,微薄的收入难以支撑昂贵的医药费和高涨的生活开销,红十字会的暖心物资无疑是雪中送炭,让老人一家在这敬老爱老的节日里,享受政府的关爱和帮扶。
当询问起应嘉志老人一家的身体状况时,这位年过七旬的老人数度哽咽。他几经患病,切除了部分胃、肺等器官,如今妻子又躺在医院亟待手术。同行的来自红十字医疗工作委员会的志愿者们了解到情况,表示会对老人一家的健康和手术情况进行跟进,帮助老人共渡难关。
在今年的慈孝周期间,江北区红十字会共排摸出了47名困难精神病、失独以及结对的老人,为他们送去慈孝大礼包,礼虽轻,但是凝聚着党和政府对老人的浓浓情意。
专家义诊:老人健康的陪伴
“医生,这是我的体检报告,麻烦帮我看一下。”“医生,我看手机经常感觉眼睛模糊,麻烦帮我检查一下。”量血压的诊桌前,队伍开始延绵;中医诊桌前,由于老人对中医传统文化的偏爱,加上医生望、闻、问、切,耐心细致地辩证分析,提供治疗方案,讲解养生之道,求诊者无一不满意而归。
神经内科、心血管科、呼吸内科、骨科、眼科、中医科……简易的设备还有名医加持,一字排开的临时问诊台转眼成了一家小型医院。此次的慈孝活动,红十字会联合卫计局邀请了各科名医,为老人们实施现场义诊、提供用药指导、进行健康宣教。
帮老人义诊的队伍里,还有一个熟悉的身影,那是江北区红十字会的陆稚波常务副会长,他还有个特殊的身份——医生。从医多年的他,在老人们的面前,仿佛依旧还是当年那个热心病人的陆医生。
“孝敬老人•关爱长者”,让老人老有所依、老有所乐,在江北这片充满着博爱与慈孝的土地上安享晚年,是江北区红十字人的殷切希望和努力方向。连续7年的不断帮扶,营造了尊老敬老爱老的和谐氛围,并成为了宁波唯一养老试点区域。为了将养老工作长效化、细致化,红十字会在试点的慈湖人家社区还选择了13户80岁以上的老人家庭,依托三支由医护工作者、心理咨询师和社区年轻老人组成的红十字志愿者队伍,对其从日常生活、安全健康、心理干预等各个方面予以关爱,并逐步将探索的经验在全区推广和运用,让江北不负慈孝盛名。(胡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