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2日上午,宁波市人大常委会党组副书记、副主任翁鲁敏率部分市人大代表和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委员一行13人调研宁波市社会应急救护工作。
调研组视察了镇海区红十字生命教育体验基地。该基地坐落于镇海区文化艺术中心,面积为1500平方,是宁波市由红十字会自主运营的规模最大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体验基地,集理论教学、实践操作、考核评估、自学训练、体验互动于一体,采用了全息、VR等先进技术,自主开发了系列标准化教学视频,于今年7月投入使用。视察中,代表和委员们观摩了今年6月24日,发生在绿轴体育公园的全市首例红十字急救员使用自动体外除颤仪(AED)救人事件的情景再现演示,亲身体验了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及常见意外伤害、急症的应急救护方法。一致认为,向全民普及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非常有必要,非常有意义。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宁波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常务副会长方燕汇报了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主要工作和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和建议。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下,我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出台了专项资金保障政策,曾三年列入民生实事项目,救护免责和公共场所配备AED写入《宁波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在进校园、进机关、进行业等方面形成了长效机制,教学质量、师资培养和基地建设方面均实现了标准化工作机制。自2011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20.8万人,占户籍人口3.53%,普及救护知识达126.4万人次,占户籍人口21.4%,与全省同比,分别超出0.8和6.9个百分点,走在全省前列。近两年在公共场所配置AED77台,突发事件现场救人案例23起,成效明显,为落实“健康宁波2030行动纲要”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翁鲁敏对市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她指出,市红十字会凭着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主动做了大量的工作,红十字生命教育体验基地建设,为市民学习、掌握应急救护基本技能提供了很好的场所和平台,可加以推广。她强调,市红十字会要进一步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社会应急救护的知晓度和参与度;要进一步发挥师资志愿者作用,做强、做实、做大社会应急救护工作;可以通过人大议案等渠道,建议政府出台有关政策规章,推动社会应急救护工作再上一个台阶。
宁波市人大常委会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委员杨小朵参加调研,市红十字会党组成员、巡视员周枝法陪同调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