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和泪水交织的动人篇章

发布时间:2019-04-09发布者: 浏览量:

 

    生命如花,当生命即将逝去,你将以何种方式留下余辉?在瑞安市永泰园人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上镌刻着22位人体器官捐献者的名字。他们在生命的尽头,选择了捐献人体器官(遗体、角膜)。

 

 

    昨日,伴着绵绵细雨,瑞安市红十字会在永泰园人体器官捐献纪念碑前举行了“生命如花”人体器官捐献者缅怀纪念活动。捐献者家属代表、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志愿者代表及温州医科大学、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共瑞安市委宣传部(文明中心)、民政局、卫健局、永泰园的有关领导等近100人参加了缅怀纪念活动。活动现场上演了一幕幕雨水和泪水交织的动人篇章。


    致敬:大体老师“荣归”,长眠花树下


    雨不停地下着,儿子撑着伞,肩膀湿了,他仍然紧紧护住怀中的骨灰盒。他知道,这是离别的时候,也是完成父亲遗愿的时候。他轻轻地放下了骨灰盒,让父亲与其他人体器官捐献者安葬在一起。

 

 

    当天,走完遗体捐献的整个流程,回归故里的遗体捐献者王智勇在众人的见证下,以花树葬的形式告别。“我们支持他。”抚摸着父亲的遗像,儿子不愿多说。

 

    前不久,一生勤俭、育人无数的彭秀兰老师也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同样安葬在此处。


    “每一例捐献的背后,都有一个有爱的家庭和温暖人心的故事,他们用爱心温暖这个世界,使一个个濒临绝境的生命得以重生,他们的大爱精神和高尚行为令人敬仰。”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人体器官捐献协调员麻陈立说。


    过去3年间,王智勇和彭秀兰是温州医科大学的大体老师。大体老师是专属于医学生的“无言良师”,是医学界对遗体捐献者的尊称。大体老师是医学生进行解剖练习的对象,是医学生的第一个“手术”患者,让医学生从真正的人体上而不是书本上认识肌肉、神经、血管,为医学生之后在临床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3月23日,温州医科大学为包括王智勇和彭秀兰在内的9位大体老师举行了告别仪式。


    感动:人体器官志愿捐献登记218例


    “‘邻居’,我们来看你们了。”51岁的红十字志愿者、瑞安市道德模范苏华弯腰在遗体器官捐献者纪念碑前,放下一支白菊。“我们俩跟将来的‘家’和邻居合个影。”一旁62岁的黄春兰拉起苏华,用相片定格了这一瞬间。

 

 

    早在10多年,苏华和黄春兰就成为了人体器官捐献登记志愿者,他们都选择了“裸捐”——捐献人体器官(遗体、角膜)。


    “死了就埋在土里,没有意义,我一直在做公益,想要挽救更多人的生命。”黄春兰说,得知登记捐献遗体的途径后,她毫不犹豫地写下了自己的名字。苏华也颇有感慨:“捐献人体器官,不仅能弘扬文明新风尚,也能够为社会作贡献,一举多得。”

 

    现场,王女士在遗体器官捐献登记表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打算身后捐献遗体。“我死后,该怎么第一时间联系到你们?”王女士十分关心这个问题。由于家庭因素,她担心自己一旦发生意外,无法成功实施捐献。


    在工作人员的耐心解释下,王女士将朋友列为紧急联系人。她说:“我的孩子是自闭症孩子,很多跟我一样境遇的父母也有意向捐献,我了解清楚以后,回去跟他们解释。”


    据悉,市红十字会自2010年启动人体器官志愿捐献登记工作,截至目前共实现人体器官(遗体、角膜)志愿捐献登记218例,成功实施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22例,拯救了30多位器官衰竭病危患者的生命,让40多位失明患者重见光明,为医疗卫生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期间,涌现了一批令人感动的人物,如温州首例人体器官捐献者刘中平、温州市首例遗体捐献者徐启荣老人等。受这些捐献者先驱的影响,越来越多的人签署人体器官捐献书,加入到了人体器官捐献者的行列中来。


    声音:更多的是温暖和感动


    “面对死亡,您或许还有一种选择可以延续他的生命,您是否愿意捐出他的器官?”这是金玉如作为协调员说了千百遍,却每说一次还需要酝酿很久的话。

 

 

    金玉如是市红十字会的一名人体器官协调员,也是我市目前为止唯一的一位人体器官协调员。她的工作就是宣传、登记、见证、协助完成人体器官捐献意愿,同时让等待移植的患者有活下去的希望。


    在现场,她的发言让不少人红了眼眶。她说,作为协调员感觉最难受的并不是被潜在捐献者家属拒绝、谩骂、不同意捐助。“让我最难受的是捐献者家属说同意、愿意,在捐献同意书上签字的时候,他们的决定有时候承受着巨大的压力和误解。”她呼吁大家对捐献者家属多一些关爱和关注。


    金玉如说,平日里,常常有人问她怕不怕,是抱着怎样的心情做这份工作,“诚然,作为一个女孩子,我不可能不怕。但从始至终,我清楚地知道,带着敬畏之心协调、见证每一例捐献的时候,便不怕了,更多的是温暖和感动。”


    自2010年我市启动人体器官志愿捐献工作以来,市红十字会和卫生、民政等部门通力合作,逐步建立了科学合理的捐献机制,努力营造了社会关注、参与的良好氛围。


    市红十字会党组书记岑慎键表示,下步,红十字会将联合有关单位、部门全力做好宣传动员工作,普及器官捐献移植知识,提高全社会对器官捐献在救死扶伤、保护生命方面重要意义的认识,树立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尊重生命、友爱奉献的社会新风尚。同时,努力让捐献者的义举得到应有的肯定,形成全社会共同支持的良性循环。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