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月26日,宁波市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祭奠活动举行,数百人共同纪念和缅怀这些伟大的捐献者,感恩和传承他们的大爱精神!
宁波市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许亚南,市文明办副主任祝建平,市民政局副局长周根强,市卫健委副主任章国平,镇海区副区长、区红十字会会长刘立群等出席活动。镇海区民政局、各区县(市)红十字会,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者家属、志愿者代表,移植受者,移植医院、遗体角膜接受单位代表,医学院学生等近300人参加,市红十字会副会长周学群主持活动。
捐献者孙永海、首例生前登记身后捐献的老党员陈财龙、“天使奶奶”胡秀芝、“最美宁波人”钟友苗等等,他们无偿捐献的感人故事,传递着温暖的正能量。他们虽不言不语,却是传道授业促进医学事业发展的无语良师;他们虽不言不语,却带给无数患者摆脱病魔的希望之音;他们虽不言不语,却铮铮诉说着生命的圣洁和奉献的高尚。纪念碑将永远铭刻着他们的名字,为后人留下一处感恩怀念的精神家园。
截至目前,全市已登记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志愿者3000多人,实现人体器官捐献189 例、遗体捐献119例、角膜捐献239例,挽救了560多名重症患者的生命,使近500人复明。
张政挺,来自宁波市交通局的一名干部。为给孩子树立榜样、培养爱心,也为了完成自己早已有之的心愿,在他的宣传带动下,全家祖孙三代六口人一起办理了角膜捐献志愿登记手续,创造了一项“宁波之最”。此外,他和父亲办理了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他还办理了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登记,加入了中华骨髓库。
在活动现场,他动情地说,移植手术让器官衰竭患者获得重生,让盲人重见光明,挽救了他人的生命,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我们生者能做的就是更加努力地宣传器官(遗体角膜)捐献的伟大意义,让社会各界人士更多地知晓、支持并参与捐献事业,同时我们也要身体力行地去感恩并帮助捐献者家属。
在宁波,像张政挺一样,越来越多相信科学、热爱生活、富有爱心的人士在家人的支持下,在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登记志愿书上郑重签名。这一份份特殊的“生前契约”表达了一个共同的心愿:让活着的器官继续活下去,让珍贵的躯体再为医学进步作出贡献。所有的志愿者、捐献者及其他们的家人们都是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这项崇高事业的先行者和倡导者,他们的大爱精神都值得世人钦佩和敬仰!
副市长、市红十字会会长许亚南代表宁波市人民政府、宁波市红十字会,向所有献出爱心、平凡而伟大的捐献者及其家属,向所有付出辛劳、可亲可敬的捐献工作者、志愿者以及所有长期以来支持捐献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最衷心的感谢。
她表示,一直以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工作,围绕强化政策保障、促进人文关怀和加强规范管理等方面,相继出台了一系列鼓励与帮扶政策,从制度和实践层面确保捐献者及其家庭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待遇保障。特别是近年来,我市为进一步表彰凡人善举,通过“为捐献者建立雕像、授予荣誉称号”等多种举措,使“正确对待生死,让生命以另外一种方式延续”的理念获得广大市民普遍认同,逐步构筑起了政府主导、红会推动、公众参与和全社会共同关心捐献工作的良好格局。
她指出,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是泽及他人、延续生命、造福社会的大爱善举,是关乎患者健康、服务医学发展、体现社会文明进步的崇高事业,更是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的生动体现。2018年,空调维修工潘祖礼意外身亡,其家人自愿无偿捐献了潘先生的一肝两肾双角膜。而之后其家庭因潘先生离世陷入困境的消息被媒体报道后,广大市民自发开展公益捐款、结对帮扶,传递了宁波这座文明城市的大爱,更使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事业“传递社会正能量、激发爱心接力跑”的伟大意义得到进一步彰显。
她呼吁更多的人士加入到捐献志愿者行列中来,弘扬“爱心宁波·尚德甬城”的社会风尚,让人体器官(遗体、角膜)捐献这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业得以不断传承延续、发扬光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