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市红十字扎实推进公共应急救护服务工程

发布时间:2019-07-15发布者: 浏览量:

    “当陷入拥挤的人群中,不慎被撞倒不能站立时,要把身体蜷缩成球状,双手紧扣置于颈后……”,前不久,浙江省余姚市红十字会应急救护宣讲队成员黄伟江、章立益走进万达广场,通过理论讲解、现场示范和实际操作,向广大学生、家长宣传常见意外伤害现场救护知识,大家都受益匪浅。


    2019年,应急救护培训首次列入余姚市民生实事项目,同时第4次列入宁波市十大民生实事项目,除原有的应急救护培训28400人次外,还将公共场所配置29台AED(自动体外除颤仪)列入其中。该项目由余姚市红十字会组织,全市红十字系统共同实施。截至6月30日,全市已完成应急救护普及培训20263人次,救护员培训2673人次,新投放AED10台。


    群众性现场救护是急救生命链的第一环节。很多时候,人们存在“等待专业急救”的观念,却因为第一现场、第一时间没有及时、正确地救护,白白错过了救命的“黄金时间”,而影响了后续的抢救与治疗。现场应急救护是红十字运动的起源,也是红十字会的核心业务之一。市红十字会自2010年机构独立以来,大力开展救护培训“进社区(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进家庭”等“五进”活动。据统计,2011年至今,已完成应急救护普及培训174383人次,救护员培训26026人次。2017年起,通过社会资金募集、政府投入等方式,加大对公共场所的AED配置,并开展AED操作技能培训,发布全市AED电子地图。目前已在高考考点、全民健身中心、高铁北站等公共场所配置AED共22台。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这几年,余姚掀起了一股学习急救技能的社会风尚。市红十字会结合各种契机,大力推进救护培训活动。助力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开展“救护培训志愿服务进社区”活动;结合“党员组织生活日”,开展救护培训进机关活动;助力养老服务,开展面向养老机构工作人员的救护培训。2016年起,与市教育局联合,对全市职高学生实施全员培训。同时,加强与各理事单位的合作,抓好交通、旅游、建筑、矿山等危重企业高危从业人员的应急救护培训。自2017年起,市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宣讲队入驻市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在老党校推出每月一期(每月22号)公益课堂,开设“菜单式”课程,市民通过网上报名可自主选择。2018年,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走进市公安系统全警大轮训培训班,共安排8期培训,约450名基层民警受益。 2019年,救护培训纳入“余姚市农村文化礼堂服务资源配送菜单”,市红十字会将提供50场次的公益讲座进文化礼堂。 


    经过几年的努力,应急救护培训的成效日益显现。2018年,红十字救护员沈华在海南实施心肺复苏术,成功抢救落水儿童的事迹成为网络“美谈”。而今年余姚日报《“长安南小区,八旬老太被撞倒后——素不相识的年轻女子暖心护理”》的报道,更是引起姚城市民的热切关注,红十字极速救援队队员何冬青通过救护培训,并非医务人员的她却用专业知识现场救护了伤者。据不完全统计,2019年上半年,已有红十字救护员现场救护案例19起。


    下一步,余姚市红十字会将积极发挥业务优势,继续推动应急救护培训“五进”活动。在有人身伤害事故的现场,就有“懂急救、会急救”的救护员开展现场救护,这是红十字会经过若干年努力要实现的目标。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