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两项试点”】永康市红十字会积极推进数字化建设打造“红会通”智慧红会平台

发布时间:2019-10-10发布者: 浏览量:

    2018年,永康市红十字会被我省红十字会确定为“强基工程”“规范会员管理”两项工作试点单位。一年多来,永康市红十字会根据中国红十字会和我省红十字会的改革方案,结合自身实际,锐意创新,大力推进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智慧红会”建设,利用“红会通”APP打造线上线下有机融合的新型服务平台,进一步夯实了基层基础,取得了较好成效。

 

    一、直面四个“不相适应”问题

 

    随着经济社会不断进步,社会公众对人的生命、健康、安全日益关注,基层红十字会传统的工作模式,越来越逞现出其局限性和不适应性。平台建设滞后与组织延伸覆盖的要求不相适应。由于缺少统一的工作平台,全市16个镇(街道、区)、24家医疗卫生单位、76所学校的红十字组织,经常出现数据信息上报不及时、不准确、漏报迟报等现象。信息化手段少与核心业务提质扩面的要求不相适应。在会员注册管理、志愿服务、应急救护培训等工作中,申请、登记、考核、制证等环节需要大量手工操作,严重影响工作效率效果。编制人员少与基层组织活跃度的要求不相适应。县(市)级红十字会编制人员少,乡镇、学校等基层组织没有专职人员,在工作中面临缺人手、缺时间、缺经费的现实问题,导致基层工作活跃度不足。宣传传播能力与新时代人道事业发展要求不相适应。向移动终端用力不够,与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方便社会公众的需求契合度不高,红十字传播力影响力受到限制。


    二、多措并举破难题

 

    针对现实矛盾,永康市红十字会按照“典型带动、规范提升、均衡发展、全面进步”的思路,积极探索“智慧红会”建设有效途径,推出根植移动终端的“红会通”APP,把红十字核心业务最大程度线上化,既方便社会公众积极有效参与,又极大地减轻了基层工作压力,同时提高了红十字的美誉度和公信力。

 

    规范注册管理,让红会细胞“多”起来

 

    运用传统方法进行会员注册管理,所有环节均在线下完成,面临时间冲突、积极性冲突,成本冲突,发展会员少、会费收缴难等现实矛盾,会员数量长期停留在四位数。为此,永康市红十字会积极在会员注册管理网络化上下功夫,将会员申请、注册登记、年检缴费、转会等管理工作全部搬到网上。“红会通”APP开通当年,全市吸收青少年会员48680人、成人会员6453人、团体会员103个,收缴会费22.3万元。2019年依托平台开展会员整建工作,仅用15天时间就完成青少年会员年度注册46193人,成人会员年度注册和发展9929人,团体会员106个,收缴会费25.6万元。


    优化考评激励,让志愿服务“热”起来

 

    永康市红十字会现有应急救援、救护培训、造血干细胞及器官捐献、红十字志工团、艾滋病防治宣传等5支志愿服务队伍。为了充分发挥志愿服务队伍作用,永康市红十字会借助“智慧红会”平台建立志愿服务考评体系,采取“先存后取、零存整取、存在当下、取在未来”的类似银行存兑模式,设立志愿服务“时间银行”,每次志愿服务生成二维码供志愿者手机签到签退,累积服务时间存入“时间银行”,志愿服务时间也可折算成“红会积分币”,用于线下到合作单位兑换实物,通过多种办法让志愿服务记录真实、有效、可追溯,让志愿服务申请、管理、考核、激励、升格变得简单快捷,提高了志愿服务的吸引力、凝聚力、生命力,打造出志愿服务互利共赢的公益新形态。


    推进救护培训,让生命之网“密”起来

 

    为方便社会公众参与救护培训,提升全社会应急救护技能水平,永康市红十字会利用“红会通”APP实现救护培训报名登记、信息录入、理论学习、上课考勤、考核制证等环节“一网通办”。在严格落实上级红十字会救护培训“四统一”要求基础上,积极探索救护培训工作线上理论学习、线下实操考核模式,大力推行积分制、碎片式、模块化学习方式,促进救护培训工作更加贴合群众实际、满足公众需求。织密“一键呼叫”生命急救网络,实现5公里范围内救护员主动应答、及时施救,充分发挥初级救护员的日常救护作用。打通120急救、32台AED(生命自动除颤仪)、286个急救站的生命急救通道,为构建全市生命安全体系提供有力支撑。


    优化筹资模式,让救助品牌“亮”起来

 

    粉红丝带乳腺癌患者困难救助、新永康人困难家庭孕产妇住院分娩救助、艾兹病患者困难救助、凌志康复医疗救助、百万千户困难群众救助等救助品牌建设离不开稳定的筹资,永康市红十字会在积极开展救助品牌建设的同时,积极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筹资模式,为品牌建设提供强有力的资金保障。利用“红会通”APP实现微信、支付宝移动在线捐赠支付,让品牌救助筹资、灾害及突发事件救助筹资更加便捷,筹资模式更加多元,每年完成稳定筹资200多万元,让各项救助品牌惠及更多困难群众。建立公开、透明、可查的捐赠信息制度,让所有会员及捐赠人随时了解捐赠经费管理使用情况,赢得了群众信赖,提升了红十字会公信力,成为“最多跑一次改革”在红会领域的生动实践。


    坚持效率导向,让基层工作“活”起来

 

    利用“智慧红会”平台,推动日常办公信息化网络化,是解决基层红十字会人手不足,提高办事效率的有效途径。永康市红十字会运用“互联网+”思维,把日常办公、核心业务建设、活动申请等工作信息化网络化,有效扩大了社会公众的参与度,既提高了基层组织的工作效率,又较大程度缓解了人力不足给工作带来的问题,同时为会员、志愿者、救护员等节约了100多万元的成本支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利用“智慧红会”平台及时依法发布各类信息,宣传红会重点工作,让更多人走近红会、了解红会,让基层红十字会工作开展活跃起来。


    三、用好平台提质增效

 

    经过一年多的实践,永康市红十字会在推进“智慧红会”平台建设上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平台功能不完善、使用不经常等问题。下一步,永康市红十字会将紧密结合核心业务开展,用好“智慧红会”平台,深度融合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做好提质增效“下半篇”文章。


    服务精准扶贫,搭建人道救助网上更高效平台

 

    积极联合民政、残联等部门,推进“博爱超市”“博爱送万家”工作向线上延伸,提升救助的力度和覆盖面,为域内困难人群实现“两不愁”提供保障。


    助力健康社会,实施生命安全网上更优质教育

 

    对照《健康中国2030》要求,进一步提升应急救护培训质量效益,普及全社会生命安全知识教育,引导公众健康生活新风尚。

 

    参与养老服务,构建志愿服务网上立体化格局


    按照国家、省市关于红十字会参与养老工作要求,建立网上养老服务中心,通过政府购买、有偿和志愿等多种方式,鼓励更多志愿者参与养老服务,进一步拓展红十字志愿服务的广度与深度。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