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塘街道报道,转塘街道何家村龙门坎村于10月16日10点20分发生地震,部分房屋墙体倒塌,墙体开裂现象严重,多人受伤,部分游客受困,固定电话中断,具体灾情不详。”
“启动应急预案,防震减灾工作领导小组做好相应准备,请救援队立刻赶赴现场。”
“公羊救援队请你们立即赶赴何家村后山,此处有多名游客被困,需要及时转移。”
“收到,我已派人前往何家村参加救援。”

看到这里,您是否有些好奇,转塘发生地震了?其实,以上对话发生在转塘何家门的模拟灾情救援现场,模拟该地发生4.9级地震,震中及周边地区部分房屋倒塌,有群众受伤,游客被困,近千名群众亟须疏散转移。这场由西湖区红十字会和区应急管理局联合举办地震演练,由被困人员转移、人员搜救、抢救人员、人员安置等四个科目组成,指挥协调组、抢险救援组、疏散安置组、交通警戒组、后勤保障组、现场医疗组等6小组紧密配合完成。

演练设置了两个救援场景,游客在山上被困和居民被倒塌房屋所困。无人机在现代救援中发挥中重要作用,时时拍照,及时传回现场情况,确定被困人员位置。根据无人机提供的信息,训练有素的队员们听到指令后,迅速准备好物资,抬起担架跑向后山,将被困游客转移至安置房。在房屋倒塌现场,通用生命探测仪和搜救犬确定人员被压位置,救援队员运用液压扩张器,打开救援通道,将被困人员抬上担架。红十字医疗组现场检查包扎,送完医院做进一步治疗。整个过程紧张有序,环环相扣。

为提升我区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完善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每年的5˙12防灾减灾日和国际减灾日,西湖区红十字会和区应急管理局合作开展不同主题的预案演练,包括高空逃生、火场救援、台风避险、地震搜救等,并邀请附近居民参加,情景式感受灾害现场如何逃生避险,提升公众防灾避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