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始,新冠肺炎突然袭来,让人们猝不及防。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来势凶凶,不仅威胁公众的生命安全,也对公众的心理健康造成一定影响。为全方位对患者和密切接触者开展心理疏导,帮助他们缓解紧张心理,稳定情绪,更好地配合治疗和居家隔离观察,同时指导公众积极应对,树立信心,科学防范,1月29日,西湖区红十字心理服务队特成立“疫情心理疏导志愿队”,各镇街同步开通心理热线。全面进入应战状态。
做一个有温度的健康守护者
“余医生,我一上班就感到咽喉不适,有干咳,体温都正常,是不是有可能......”热线一开通,就有居民打电话来求助,耐心倾听、详细解答,提供建议,余丽花要等对方情绪平稳后再挂电话,每个来电者平均要做15-30分钟的心理疏导。
自1月22日,全区医护人员停止休假,全员归队以来,余丽花就奋战在疫情前线。作为西湖区红十字心理服务队队长,西溪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副主任护师,她的手机就是一部移动心理热线,随时可以接通。电话、微信、面谈各个方式不停切换,社区重点人群、居家隔离人群、签约居民、医务、社区人员、教师等她给各类人员都做过疏导,熟悉她的人都喜欢叫她一声“花姐”。

2月4日晚上她接到通知,一位抑郁症患者独自在家隔离,出现焦虑情绪,急需心理干预。她立马电话联系,了解情况。原来患者抗抑郁药物只剩一天,因为自己不能外出,担心断药影响健康,心里十分焦急。余丽花及时给予心理疏导,经过多方对接,通过代配药解决了难题。患者如期拿到药物后,情绪稳定下来,安心在家隔离观察,回访评估良好。
“我不能上前线,那就做好后勤工作。医身与治心同样重要”
“我有些咳嗽了,是不是已经被感染了?”
“我还要待多久,我很害怕……”
“我不敢睡觉,他们会不会把我的事情说出去”
……
“没有人是孤岛,我们每个人都参与了这场战斗。”章旭峰了解了一位肿瘤患者的焦虑来源,进行心理疏导并安抚了她的情绪。

章旭峰,国家二级咨询师,三墩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职工,负责三墩街道心理热线服务。因患小儿麻痹引起后遗症,自小双腿残疾却总受到他人帮助,因此“发挥所长要帮助更多的人”成为他一直以来的目标。自加入红十字心理服务队后,他总在利用休息时,赶往社区或工作室为来访者做心理咨询服务。
热线的需求常常是接起便不易放下,在感受到来电人情绪从明显焦虑急躁变成平和,时间已经是13:43 ……若不是孩子打来电话,他又忘了家中还有孩子等待吃饭。他急匆匆地撑着拐赶回家,安顿好孩子,马上又赶回街道投身战“疫”。
14小时的电话值班是日常
钟德明,西湖区红十字心理服务队副队长。自2013年考出二级心理咨询师,一直热心公益事业,连续6年为辖区居民提供心理健康服务。累计服务时长900多小时,接听1800多人次,其中高危电话30多个。

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作为检验科科长的他很快调整了个人作息及工作方式,在完成日常工作、高速保障、垃圾清运等任务之余,还积极参与到疫情防疫心理干预工作中。疫情中日夜值守在区防疫心理疏导热线电话前,为有需要的居民及社区工作人员提供个性化的心理援助服务和人文关怀,为全区居民筑强抗疫心理防线。
同期,他坚持参加杭州心理危机干预热线晚间值班,平均每天有30多个来电,其中有一位来电者在家自我隔离,时间长了,感到胸闷,且担心自己得病而产生焦虑情绪,通过倾听和疏导,30分钟的线上心理服务起到了非常好的效果。
保护每一个医护人员不受感染
周志云,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这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防控阻击战打响以来,作为单位院感科科长的她,是这场抗新冠病毒防控的主力干将,做好防控新冠病毒院感培训,层层把关,保障每个医护人员不受感染。同时她又是高速路口排查员、隔离家庭垃圾清运员。她是公认的热心人,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她的身影,时时处处用自己的心理学知识为疫情中的居民答疑解惑。
她把早饭送给执勤发现的亲密接触者
楼美红,作为针灸推拿科的副主任医师,时刻冲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线,奔波在高速路口测温排查、居家隔离家庭的垃圾回收等有需要的地方。早上7点不到,已在留下高速路口忙碌,一天的日常任务是给经过的车主和乘客测体温,做好登记工作。
2月4日上午10:30左右,在例行对进出城的车辆进行检查时,突然派出所警务通提示正在检查的这位车主是密切接触者,需要隔离。车主自己也不知情,马上情绪激动起来,不愿意配合检查。现场的工作人员都有点担忧,楼美红主动走上前跟车主沟通,关心他,得知车主赶着去上班,早饭还没吃,楼美红立马把自己带来的牛奶和肉饼送给他充饥,车主边吃边聊,慢慢情绪平稳下来,也开始配合资料收集。在宣教了隔离期间自我防护知识和注意事项,楼美红指导他深呼吸等减压和保持情绪稳定的方法,一直在给他鼓劲。最后,车主很配合地去了指定地点集中隔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