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急救日丨杭州市拱墅区各街道红十字会积极开展“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

发布时间:2025-09-16发布者: 浏览量:

今年9月13日是第26个“世界急救日”,主题为“急救与气候变化”。为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提高公众对自然灾害的科学认知,提升在气候变化背景下的防御灾害和自救互救能力,杭州市拱墅区红十字会联合各街道红十字会开展“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

9月12日,天堂园社区博爱家园开展了以“气候变化,‘救’在身边” 为主题的急救宣教活动。

活动伊始,红十字应急救护师通过通俗易懂的语言,结合真实案例,引起大家对灾害防范的重视。应急救护师从 “气候变化” 这个大背景切入,详细讲解了台风来临前如何加固门窗、洪涝发生时如何安全转移、地震瞬间如何科学避险及人员密集场所如何防范踩踏等知识。这些“接地气”的实用知识让居民们听得聚精会神。

讲座过后,天堂园社区应急救援队开展了紧张有序的应急演练。随着“现场发现伤员,立即开展救援”的指令,队员们迅速进入状态:评估环境、检查意识,进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每一步心肺复苏操作都标准到位;面对模拟头部受伤出血和小腿闭合性骨折的“伤员”,队员们熟练完成止血、包扎和固定操作;针对“脊柱损伤”伤员的安全转移,他们也做了细致演示,以避免二次伤害。居民们看得十分投入,不时发出“原来心肺复苏这么讲究力度和频率”“包扎还有这么多门道,今天真是长见识了”的感叹。大家纷纷表示,这种“沉浸式”学习比单纯阅读资料更加生动有效。

朝晖街道多个社区于9月上旬集中开展了以“急救与气候变化”为主题的“世界急救日”宣传活动,通过形式多样的应急救护培训,全面提升居民防灾避险和自救互救能力。

各社区针对气候变化带来的健康风险开展针对性培训:大家苑社区系统讲授了创伤救护和极端气候灾害相关应急处理方法;应家桥社区创新设置了“高温急救、暴雨应对、家庭急救”三大板块,详细讲解冰敷降温、补液等实用技能;玉公桥社区则通过真实案例重点剖析热射病、淹溺等气候相关急症的现场处置流程,让居民切实掌握能用上的急救技能。

同时,各社区还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扩大宣传覆盖面。施家花园社区通过微信公众号推送图文教程和短视频,吸引年轻群体在线学习;黎园、玉公桥社区专门设立模拟操作区,居民在志愿者“手把手”指导下练习心肺复苏(CPR)、自动体外除颤器(AED)使用和创伤包扎,确保各年龄段居民都能参与体验;华联社区还将培训带进大学校园和企业,着力培养年轻救护力量。

朝晖街道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系列宣传活动是推进“救在身边”专项行动的重要举措。下一步,各社区将继续开展常态化急救培训,培养更多“第一响应人”,编织更加坚实的社区生命救护网络,为应对气候变化挑战、建设安全韧性社区提供有力保障。

为迎接第26个“世界急救日”,9月12日,潮鸣街道红十字会在街道应急救护培训基地组织开展了一场以“关爱生命 救在身边”为主题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吸引了辖区居民广泛参与。

活动中,应急救护师通过理论讲解与现场演示,系统讲解了心肺复苏、气道异物梗阻、创伤包扎等实用技能。居民们学习热情高涨,纷纷在模拟人身上进行实操练习,在互动中掌握关键要领。东园社区红十字会条线社工表示:“这次培训非常及时和实用,不仅提升了我们基层工作人员的应急处理能力,也为社区织密了一张生命保护网。”参与活动的一位居民感慨道:“以前在电视里看到急救场面总觉得离自己很远,今天学了才知道,每一个普通人都能在关键时刻伸出援手、挽救生命。”

正如活动主题所言,当“急救”与“气候变化”紧密相连,当急救知识真正走进千家万户,我们在面对突如其来的灾害时,便能多一份从容,多一份希望,共同为社区编织起一张坚实而温暖的安全防护网。

请升级浏览器版本

你正在使用旧版本浏览器。请升级浏览器以获得更好的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