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服务与文明实践有机融合 提升红十字凝聚力
德清县新市镇红十字会
近年来,经济社会发展迅速,对志愿服务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如何提高群众参与志愿服务意识,提升志愿服务能力,形成志愿服务工作的长效机制?新市镇红十字会根据向日葵红十字公益组织的工作实际,积极探索红十字志愿服务与新时代文明实践相结合,在注重实效、创建品牌等方面下功夫,让红十字精神从一个人到影响一支队伍,再到温暖一座城,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走进千家万户。
融入文明城市创建
增“颜值”
新市镇红十字会结合镇中心工作,把红十字志愿服务融入“美丽新市”与文明城市创建活动,组建向日葵红十字公益组织,积极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红十字志愿服务岗”特色品牌。志愿者佩戴红袖章,手拿“小喇叭”,穿梭于古镇的大街小巷、居民小区和景区,积极开展政策宣传、社区治理、文明交通劝导、综合环境整治等志愿服务活动,累计组织志愿服务3700余人次,每年服务时长达7000余小时。队伍也从开始的10多人,逐渐发展成一支有162名注册志愿者的团队,成为新市古镇景区一道亮丽的风景。

今年以来,向日葵红十字公益组织围绕疫情防控、应急救援、暖心走访等开展各类公益活动750余场次,参加人数3641人次,累计公益时间7875小时,发放各类宣传资料3000多份,累计参加无偿献血达2400毫升。
助推“健康德清”建设
创“品牌”
在新市古镇,说起“沈鑫铭”这个名字可能有的人不一定知道,但问起“沈哥”这个人,大家都知道,因为他常年活跃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一线,早已是镇上的红人。

镇红十字会发挥“沈哥”骨干作用,结合“健康德清”建设要求,分层分类开展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开设定制课堂,提高培训针对性。针对企业烧烫伤和火灾应急处置的培训需求,为德清县各镇街道组织117场培训,受训群众达12700人。通过培训,当地建筑和生产型企业的员工学会了外伤包扎、骨折固定和伤员搬运,中小学生也学会了紧急情况下如何避险和逃生疏散。针对部分群众有较强培训意愿,但工作日难以抽出时间参加培训,镇红十字会专门开设周末课堂和古镇夜市微课堂,大力营造“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良好氛围。
弘扬“德”文化
提“温度”
在新市古镇,有一位感动中国的拉煤老人陆松芳。他在汶川地震时毫不犹豫为灾区捐出11000元辛苦钱,雅安地震时,老人又拿出了12000元捐给灾区。“卖炭翁”的善举,温暖了一座城,也让“德”文化的种子在新市这座千年古镇生根发芽。

年岁已高的陆松芳老人虽然已经不再拉煤,但新市镇红十字会为了传颂他的感人故事,专门在他的旧居设立了古镇红十字救护站和新时代文明实践红十字志愿服务站,激励当地红十字会员和志愿者以实际行动,践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向日葵红十字公益组织的志愿者们把陆松芳老人说的“人要心好,树要根好”奉为为人处世的座右铭,连续几年都坚持在德清县中西医结合医院开展志愿服务,建立值守制度,坚持每晚在医院急诊提供陪护服务,白天提供门诊导医服务,用自己的小善累积大爱。近年来,志愿者们还与17位贫困家庭学生进行结对帮扶助学。
向日葵红十字公益组织累计开展5次大规模的无偿献血志愿服务和人体器官捐献、造血干细胞捐献宣传活动,并有30多名志愿者参加无偿献血及血小板的捐献,有7名志愿者成功登记造血干细胞捐献,有13名志愿者签署人体器官捐献意向书;并成功申报“与您同行,关爱尿毒症患者”公益创投项目,为辖区内40位尿毒症患者送去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