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2017年以来,浙江已累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69.44万名。在2020年“世界急救日”到来之际,浙江省红十字会开展“亮出身份——我是红十字救护员”宣传活动,宣传救护员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大爱善举,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群众防灾避险能力。
NO.1
巫慧英
多次上演“生死时速”

浙江省一级救护培训师、“急救达人”巫慧英发来宣传视频。她说“有能力帮助到别人是一种幸福”,希望大家都来学习急救知识,提高应急救护技能。
去年,她还为浙江省红十字会拍摄了《保护生命 红十字在您身边》公益广告,为推广急救知识出一份力。
巫慧英,现任衢州市衢江区救护培训师、区红十字救援队医疗组组长,曾获“浙江好人”、浙江省“万名好党员”等荣誉。
而她也是一名“急救达人”,她多次救人的事迹被路人拍到、发到网上,收到大量的感谢和赞扬。
作为红十字培训师,巫慧英也希望更多人能够学习自救互救的知识技能,在意外发生时,能有更多机会救人。
NO.2
张美琴
习得一技 救人于危急

张美琴,是安吉县红十字会秘书长,也是省红十字会一级救护培训师。每年他们的团队都要培训1400多名救护员,当她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救护员队伍中,都会感到无比地欣慰。以下是她的故事。
2018年10月18日,我和湖州市红十字会师资团队的其他队员一起,结束四川省青川县5天的应急救护师资培训,乘坐高铁回程。
突然车厢喇叭急促响起呼救声。“列车上有医生吗?1号车厢有病人需要帮助!”我与同行的几位老师快速起身,我顺手拿起随身包里的简易呼吸面罩和一次性医用PVC手套。
当来到1号车厢时,看到一排座位上有一男一女两位老人,老爷爷的嘴巴不停有血液流出,老奶奶焦急地站在旁边,身前的小桌上已堆满了沾血的餐巾纸,列车服务员在一旁拿着急救箱却一愁莫展。
走在最前面的闵华老师马上开始询问情况,我把一次性手套递给了闵华老师……我们也马上表明我们是红十字救护员、是应急救护培训师。经过大家一起努力,老人嘴巴的血止住了……
闵华老师感慨地说:“张老师,你的手套为我急救操作解决了后顾之忧……”是啊,我们都知道,接触患者血液、体液时一定要做好自我保护。作为一名女性,我的随身包里平时没有化妆品,却少不了一个简易呼吸面罩和一副医用手套,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又多了一包口罩。我知道,我要随时承担一名红十字救护员的责任。
记得2017年冬天的一场喜宴上,我突然听见邻座的一位大妈在呵斥服务员。原来,服务员不小心将滚烫的汤汁晃撒,滴到还在襁褓中的孩子头上,孩子疼痛得大哭,额头上已经绯红。我走到他们身旁,脑子里快速运转,烫伤以后急救要点:快速持续降温。冬天把孩子的头放到水龙头下冲洗显然不行;我看到餐桌上的餐巾纸,拿起一把到水龙头下打湿,挤去部分水分,湿敷在孩子的烫伤处。
孩子的外婆说“孩子还在感冒,这样行吗?”
我坚定地说“请相信我,我是红十字救护员,我学过急救,发热降温也可以用湿巾冷敷的。”
过了一会,我又换上一把餐巾纸重新在水龙头下浸湿,继续冷敷降温,交替持续冷敷进行了大约10分钟。孩子额头上的红晕终于退去,也没有起水泡,孩子开始安静的在妈妈怀里喝奶。他外婆高兴的说“谢谢你,今天我又学了一招”。
一次次经历意外现场,当我亮明红十字救护员的身份时,我就能感受到那份信任和安心,从而让我可以更好的去帮助需要的人……
我是一名红十字救护员,也是一名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师。每年我和团队的其他老师都要培训1400多名救护员,他们有的是老师,有的是救援队队员,有的是工人,有的是农民……每当看到他们通过努力学习,掌握了一定的急救知识和技能,看到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救护员的队伍中来时,我都会感到无比地欣慰。
我是,你是,他是,我们都是红十字救护员!
NO.3
王华峰
感恩遇见最美的你
也感恩遇见最美的自己

大家好!我叫王华峰,是宁波市北仑区芙蓉红十字博爱志愿队负责人,也是蓝天救援队一名队员,我来讲讲我与应急救护的故事吧。
2018年3月18日是我加入红十字会的日子,开启了我红十字志愿的历程。3月31日,我参加了红十字救护员培训,那时我只是想学点技能,碰到紧急情况可以用上。
或许就是那一次的培训,让我走上了一次次的救护之路……
记得那是让我难以忘怀的第一次。2018年5月1日下午1时20分左右,我们结束了大碶幸福托老院志愿服务,途径新碶太河路与庐山路交叉口,一辆面包车(五菱之光)与电瓶车相撞,电瓶车主(女性,约50岁左右)头部左后出血,这是我第一次进行施救,只会用一块辅料按住伤口,一直等到120救护车到来。当时把老师教的全忘了,脑子一片空白。也正是迈开了这个第一次的第一步,才有了接下来的12次救护。
2019年6月19日,我第3次救护,从第一次的不熟练包扎,到可以做到自我防护和规范操作。这次被路人拍了视频发到网上,救护的事迹出现在宁波各大媒体及浙江卫视中国蓝等媒体上。
2020年6月17日,我第11次救护,这次是我最难忘的一次救护,也是我救护以来遇到最严重的伤者。事故中因为没带安全头盔,伤者嘴唇一道长4公分左右深2公分左右的口子,我给伤者消毒完毕直接用敷料按压,简单问询、没有其他伤势之后送至医院,全程进行了陪同治疗。
每一次救护我都会给自己做个总结,写上应急救护的要点和存在的不足。12次救护全是电瓶车与汽车碰撞后发生,12次事故电瓶车主除了一次(第11次)没带头盔外,其他都带了头盔。这说明我们的市民安全意识都在提高。现在我的车上,除了配备足够的救护设备、还配备了记录仪。
参与这么多次的救护,个人也获得了北仑好人、宁波好人等荣誉,但我的内心一直很矛盾,其实任何一名红十字救护员都不想遇见这种场面。可是,一旦遇上了,我们就会毫不犹豫地冲上去,因为我们是红十字救护员!
致敬,那些默默无闻为我们授课的应急救护培训师!
致敬,一直在公益路上的救护员!
感恩遇见最美的你,也感恩遇见最美的自己!
NO.4
姜知财
学习急救
为身边的人 更为自己

姜知财,是台州市椒江区白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一名主治医师,也是一名红十字救护培训师。他说,学习急救知识,“不仅是为了身边每一个我们所在乎的人,更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当意外降临在我们身上的时候,也会有人为我们挺身而出。”下面来听听他的故事吧!
这个世界很残酷,猝死、意外可能就在我们身边。有句话说的好,“发生在别人身上,是故事;发生在自己身上,那就是意外”,谁又知道明天和意外谁先来呢?
2008年的冬至,那时我踏入临床工作没多久。记得那天晚上值班,气温很低,病人也不多,正看书时突然被一群村民们惊到,“医生快来啊,有人被‘冬至圆’噎住了”,我急忙赶去查看时,患者已经昏迷,瞳孔已经散大,呼吸心跳也已停止,最后抢救无效死亡。我不禁责问家属,为什么不早点送来,他们告诉我,发现被噎住后,在家中给他“抠”、催吐、倒立,后来昏迷了,觉得不对劲才送来。
从医十几年来,我陆续接诊了好几例类似的患者,都是因为没有得到早期、科学的救护,以至于错失抢救时间,而丧失生命。我不禁感慨,要是大家都懂得一些急救知识的话,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了。
2016年,我参加了红十字救护师培训,其中“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的理念深深的触动了我。
我在给红十字救护员培训和普及急救知识时,经常有学员问我,“我们为什么学急救,学急救为了谁?”“我想更多的是为了身边每一个我们所在乎的人,更是为了我们自己,为了当意外降临在我们身上的时候,也会有人为我们挺身而出。”
“人人学急救,急救为人人”,不只是口号,更是我们追求的目标。当有一天,心肺复苏等急救技能深入到每一级课堂,为每一个人所掌握,成为一种本能,那么我想当意外降临时,幸运也将会常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