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是红十字会的法定职责。2017年以来,浙江已累计培训红十字救护员69.44万名。在2020年“世界急救日”到来之际,浙江省红十字会开展“亮出身份——我是红十字救护员”宣传活动,宣传救护员在危急时刻挺身而出的大爱善举,普及应急救护知识,提高群众防灾避险能力。
李明
急救,应该补上的重要一课!

我叫李明,来自临安户外应急救援队。倘若没有救护知识的护航,在野外将会是极其恐慌的事情。学习急救知识和技能是最应该补上的重要一课。
2020年8月3日,一波杭州的驴友结队进入临安深山老林溯溪探险。森林里溪流潺潺、瀑布连环,给探险增加了许多的激情和挑战。涉水滩、攀岩石、跨越沟壑、穿越丛林,队员们沉浸于刺激的探险乐趣中。
当日下午一点钟险情发生了,一名队员误将枯木当抓手,“嘎吱”,连人带枯木滑入溪谷。
“哎呦,哎哟,我的腿完了!”惊慌失措的队友都围拢过来,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我迅速跑过去,让伤员不要动,并对伤情进行判断,还好颅脑脊柱无恙,右膝凹陷,初步断定髌骨骨折。
我赶忙让队员们把急救包、毛巾、头巾,所有能够捆扎的,做护垫、敷料的全部都拿出来,对伤员进行了包扎固定。
有队员在溪边找来了竹片,刚好可以作为夹板……有经验的老驴友就地取材,量身定制做了简易的担架。
大家分工合作,两名队员联系车辆,一名队员在前面探路劈柴草。八名身强力壮的队员负责运输伤员。
探险溯溪转变成运输伤员。大家原先焦虑心情随事态发展慢慢好起来,相互帮助和鼓励让队伍稳固前行。
四个小时后,成功将伤员搬运出大山……
一次不同寻常的溯溪探险让大家充分认识到“人人学急救”是多么重要,遇到伤害的时候就可以“急救为人人”。
陈燕枫
争做红十字急救先锋!
我能行!

陈燕枫,2012年12月成为一名救护培训师。此后,她在宁波市镇海区红十字会搭建的平台上,进工厂、进学校、进社区、进乡村……运用自己所掌握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去普及急救知识,提升群众自救互救能力。
她说,“看着一张张渴求知识的脸庞,授课时一次次举起的双手,把老师们团团围住不断提问的身影,让我的肩膀感到了重量,让我们的步伐走得更稳,也更有力量。”
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个人的心。随着疫情得到控制,从5月开始,宁波市镇海区红十字会就联合区新闻中心组织开展了应急救护“云培训”。
第二场“云培训”,是我与其他老师一起开展培训。那天,我们早早来到庄市街道公园世家小区,布置场地、拉线、布点、架机位、调音………一切都有条不紊地进行着。
9点钟正式开始直播,我特别紧张,手心微微出汗,但尽量深呼吸调整情绪,保持最佳状态。如何判断倒地人员情况,监测呼吸,如何准确拨打120,胸外心脏按压的准确位置、深度、按压频率……我逐一细细讲述着、演示着。“第一部分结束”,我微微松了一口气。
在培训课间休息时,一位牵着小孩的女士快步向我走来,还没走近就迫不及待地向我提问:“老师,我请问一下,孩子如果吃东西噎着了,该怎么办?上次我家差点就出事了!”
本已放下摄像机器的记者再次进入工作状态,我也马上调整状态,“云培训”继续直播。“您好,你说的吃东西噎着了孩子,是吃了什么?出现了什么样的表情或者动作?这样紧急的时候我们作为家长应该如何去判断窒息的严重程度,并且实施救助?接下来我马上来和大家分享学习内容——气道异物梗阻的应急救护”。
直播结束后,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走上来拉着我说:“阿囡,要是你们早点这样来讲课,我早些知道这个剪刀、石头、布的救命方法,我们家小孩就不会这样走的匆忙了……”
在场的人都短暂地沉默了一会,还是这个老奶奶开了头:“这下我知道方法了,我们住在这个小区的人都知道这个救命的办法了,电视机前的人也知道这个办法,小孩都会好好的、健康长大了!”
老奶奶最质朴的语言、最真实的想法、最美好的愿望,让我们感到肩上的重量、身上的责任。但也正是身边群众对急救知识的渴求,让我们的脚步更坚定、更有力量!成为红十字救护培训师,我骄傲,我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