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德清县新市镇宋市村,有一群人用实际行动为“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加分,让红十字会真正成为党和政府在人道领域的助手和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当你来到这里,就会被这个充满温馨的美丽乡村吸引。
这里的村民朴实无华,这里的红十字工作“润物细无声”。为促进村民之间互助互信,改善易受损人群的生活境况,不断增强红十字会参与社会治理的能力,积极助力全域治理现代化,宋市村将博爱家园综合体建设纳入民生实事项目,增强村民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党建引领,培育红十字特色项目
为打造多功能博爱家园,村红十字会主动融入党群服务中心、幸福邻里中心,突出宣传教育、筹资救助、志愿招募等重点,将红十字便民服务工作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便民服务窗口,积极开展人道救助、生命关爱、志愿服务、救护培训等活动,为村里各项中心工作发挥专业特长。

“每年村里文化活动都比较多,我们村红十字苎嫂志愿服务队就负责后勤工作吧,这次捕鱼文化节活动人数多,我们红十字志愿者可以安排队员守好岸边,随时做文化活动的好帮手……”
“建良,村里垃圾分类精准率还有点弱,现在需要再加把劲儿做好宣传,你看红十字垃圾分类小屋有什么好的办法没有?很多人在问幸福卡积分能不能到垃圾分类小屋兑换应急救护包。”

“小丽,你们家隔壁的98岁老人,经过我们村里商量后,会由红十字会志愿者为他提供免费送餐到家,不仅是他,我们村88周岁以上的老人都能收到我们乡贤反哺项目的免费午餐,解决家人的后顾之忧……”
“老爷子,村里的孩子放暑假,他们想在革命传承基地听你为他们讲讲抗美援朝的故事……”
这些都是宋市村“红十字+”特色的工作日常,主动融合文化传承、垃圾分类、乡村振兴、社会治理、拥军护民等村务工作,让红十字会“人道、博爱、奉献”的精神深入到广大群众心中。
健全网络,提升红十字服务能力
“我是红十字人,热爱红十字事业,遵守红十字会法,执行红十字会章程……”自2019年年初开辟了博爱广场以来,每年的5月8日,宋市村博爱广场,新加入的红十字会员们举行宣誓仪式,成为村红十字会的新鲜血液,他们面向会旗,许下庄严承诺。仪式结束后,在老会员带领下参观村里的博爱景观带,更深入了解红十字运动的起源以及村里红人榜的先进事迹,为当地村民带去形式多样的宣传服务活动,如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普及、“三献”知识、公益宣传、爱心义诊、养生讲座等。

为了让村民在锻炼身体的同时,了解红十字运动知识,志愿者们在幸福邻里中心的跑道边,用废旧轮胎进行旧物改造成宣传特色墙;为了在急救培训室的有限空间增加宣传氛围,志愿者们将“三献三救”的专业知识,印在了窗帘上,既节约空间又能达到宣传效果;为了让在红十字博爱书屋的书籍内容更丰富,会员们捐赠了儿童读物和应急救护的书籍;为了提高应急救护包的入户宣传率,鼓励村民参加文化礼堂举办的文化传承、垃圾分类、五水共治、志愿服务等活动,用赚取的幸福卡积分兑换家用急救包;为了让红会志愿者们有独立的活动展示空间,村民主动为红十字会提供了一间蚕室……
树立榜样,培育基层工作业务骨干
作为新市镇红十字会“强基工程”创建的一条主线,宋市村打造的特色博爱景观带,不仅是村民们获取红十字各项技能知识的主阵地,也是培育基层红十字工作骨干的“摇篮”。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为进一步激发基层组织活力,继续在规范管理上下功夫,由宋市村党支部书记担任村红十字会会长,担起村红十字事业发展带头人责任,发挥骨干带头作用,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在村党支部书记的精心谋划下,村里的红十字工作骨干拧成一股绳,考虑工作也越来越全面,如随处可见红十字会元素,它们巧妙融入到村民家门口的篱笆上、绿化带的花丛中、甚至是村民养蚕的蚕室,都有村红十字志愿者们的活动掠影。在村民休息的长廊,抬头可见“乡贤反哺基金捐助”、“红十字会拥军护民”项目、“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三大品牌项目的介绍。为了让村红十字会工作更有活力,每半年对表现优秀的红十字志愿者进行张榜公示,让村民更有信心支持红十字工作。
当然,红十字工作不是一蹴而就,宋市村也在一步步探索和实践中积累好的经验做法,如村红十字会针对村庄复杂的水环境,邀请县红十字会水上救援队为村民普及水上救援知识,让红十字工作更接地气、村民们跳广场舞的间隙如何快速学到常用的救护知识。
通过口口相传和组织动员,宋市村博爱家园已然成为当地村民弘扬正能量、树立好家风的精神家园,也切实培养了一批热心红十字事业的骨干力量,更好地组织动员群众、教育引导群众、联系服务群众,真正打造了“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