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队伍 精定位 广合作
推动红十字志愿服务持续深入发展
宁波市奉化区红十字会
近年来,宁波市奉化区红十字会立足探索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新路径,抓队伍、精定位、广合作,创新工作方法,逐步形成“有体系、有队伍、有行动、有保障”的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良好态势,红十字志愿服务工作成绩显著。
狠抓队伍建设
构建专业规范的服务团队
一是抓组织发展,不遗余力。高度重视志愿服务工作,大力发展红十字志愿服务队伍,形成了区、街道、社区三级志愿工作网络体系,有服务队36支,志愿者2000余人,服务内容涵盖了全部核心业务。先后成立了志愿者工作委员会和博爱志愿服务协会,协会还建立了党支部,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领导。

二是抓规范化建设,持之以恒。区红十字会出台了《奉化区志愿服务管理办法》,从组织、管理、培训与奖励、保障等方面规范志愿服务工作。同时,注重细节管理,现场活动统一队服、队旗、徽章和标识,展现了红十字志愿服务的严谨、专业,展现了红十字组织的风貌。

三是抓骨干强保障,尽心尽力。高度重视志愿服务队伍“领头雁”建设,在物色带头人时,慎之又慎。在刘瑞芳等一批领头人的带领下,区红十字志愿服务做得有声有色、亮点纷呈。同时,加强经费、物资、装备等保障,建立了400多平的志愿者活动中心和5个志愿者活动基地,每年投入志愿服务项目购买服务资金18万元,累计支持各志愿服务队人道物资400万元。

四是抓专业促发展,脚踏实地。鼓励志愿组织实现自我发展,各团队已形成了有效的自主运行机制,灾害救援、应急救护等领域的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自行组织专业培训、演练已成为常态,实现了自我管理、运行、成长、提高的“蝶变”。

明确功能定位
开展辨识度高的“红服务”
一是围绕“三救”,开展“红服务”。成立救护师资队,充分发挥其作用,区培训数量大幅提高,急救知识进“文化礼堂”完成率333%,培训质量也显著提升。成立应急救援队,坚持平战结合,累计出动救援力量538人次,解救被困人员160余人,成为奉化参与社会治理的“硬核力量”。成立博爱服务队,积极开展助老助残助困活动,成为区内最有影响力和相关部门最信任的核心团队。

二是围绕“三献”,开展“红服务”。“生命之光”服务队积极参与献血屋(车)活动及社会宣传,半年就轻松完成造血干细胞捐献全年入库任务,并且入库质量大幅提升。积极参与“三献”现场工作和后续人道服务,红十字“三献”工作风生水起,特别是对器官捐献家属进行人道关怀慰问,体现了“奉化温度”。

三是助力中心工作,将“红服务”融入工作大局。参与新冠疫情联防联控、文明城市创建和“三服务”活动等,助力中心工作。疫情期间,红十字志愿者参与一线防控2000余人次,服务10000多小时,2人获战“疫”先锋个人,多人次受到表彰。

坚持开放合作
构建“大志愿”新格局
一是加强与政府部门合作,拓展工作内容。坚持开放办会,相继与团区委等十几个单位合作,开展系列活动,扩大红会影响。主动争取,将“每个村成立一支红十字救护抢险志愿服务队”纳入全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同时,主动与团区委、农业农村局联系对接,计划3年内孵化100个村级“加强版”红十字志愿服务队,着力打造“群众身边的红十字会”。

二是加强与相关机构合作,实现资源融合。与社会组织合作,将其优质资源与红会人道资源相融合,实现合作双赢。目前,青少年宫、老年大学等把红十字志愿服务纳入其工作内容,在阵地、队伍、资源等方面提供支持和帮助。
三是加强与社会志愿团队合作,拓展爱心力量。树立“大志愿”理念,注重与社会志愿团队合作,将他们“染红”,让红会成为他们心目中“娘家人”,这些团队也成了红十字事业的参与者、践行者和传播者。